Categories: 安老新聞

[新聞] 專欄|冇人冇地怎談安老(容海恩

自劍橋護老院虐老風波後,市民對私營安老院舍完全失去信心。有獨居長者告訴我,很擔心將來行動不便要住進私營院舍,會變成其中一名受害人。其實,要加強對長者的照顧,不能只集中討論現金援助的部分,應同時兼顧長者的長期護理及醫療服務等非現金支援。政府的安老政策雖然以「社區照顧為先,院舍服務為後」作目標,但院舍照顧在本港的安老服務中仍佔重要角色。將心比心,這些長者跟我們的父母一樣,為香港貢獻良多,晚年應該要活得更有尊嚴。

有人認為本港的安老院舍只是質素問題,忽略了供求失衡才是安老院舍質素參差的原兇。安老院舍床位長期短缺,社署最新的數據顯示,中央輪候冊上的人數超過33,000人,輪候津助院舍及合約院舍的時間長達三年,參與買位計劃的私營安老院的輪候時間也達八個月之久。有需要接受住宿照顧的長者根本沒有選擇,才會讓以不良手法經營的安老院舍有生存空間。

安老業界面對的問題,簡單而言,就是空間短缺和人手不足。社會固然希望提高安老院舍的評審標準,但在此之前,應該為安老服務業發展提供充分套配。業界既然在尋找適合的營運地點時遇到困難,政府應該回應訴求,在新落成的公共屋邨預留空間興建津助及合約安老院舍。長遠應該從規劃入手,考慮修改《香港規劃標準與準則》,按照長者人口比例興建安老院舍,確保各區有足夠安老院舍宿位及設施,建立長者友善社區。

過往,照顧長者是以人為本的工作,但隨著勞動力下降,人手短缺問題在世界各發達地區均有出現。以英國為例,照顧者嚴重老化,有三成於安老院工作的合資格護士,平均年齡超過55歲,職位空缺率長期高達5%,由於人力資源成本不斷上升,當地的安老業開始出現結業潮,單單去年已有47間安老院舍宣布破產,令入住的長者及家人非常困擾。由於現時有6%的從業員為歐洲移民,英國脫歐將會令人手問題雪上加霜。各地政府都出盡辦法應對人手不足,德國便需輸入外勞。亞洲發達地區意識到單靠人手難以解決問題,因此透過科技創新減低對人手的依賴,日本引入機械工具協助照顧長者,包括能夠自動檢起物件的機械手臂,協助照顧行動不便的長者。香港有不少年輕人已投身在社會創新的科技研發當中,在電動輪椅及機械臂等項目取得相當成果。長遠而言,政府應該鼓勵業界透過社會創新,提高服務的質素,亦減低對人手的依賴。

政府在安老服務不應該只限於資助者角色,而是擔當促進者及領導者,為安老院舍提供全面的政策支援,減輕人手及租金壓力,增加床位供應,質素問題自然迎刃而解。

earth

Share
Published by
earth

Recent Posts

[新聞] 安老院臨清拆 逾百長者將被逼遷 院友家屬蒙在鼓裡

沙田威爾斯親王醫院開展擴建工程...

8 年 ago

[新聞] 舊金山中國城慶祝美國公民日及憲法日

【僑報記者吳卓明9月16日舊金...

8 年 ago

[新聞] 張建宗網誌談安老服務

勞工及福利局局長張建宗 立法會...

8 年 ago

[新聞] 五金店大火燒到安老院.火場有愛!扶老逃離

(檳城)喬治市六條路一間五金店...

8 年 ago